欢迎进入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中文版

2022年03月16日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2019年中心优秀结项课题:华语城市电影的空间建构研究

2019-10-10 09:38:18 作者:高燕
2019年中心优秀结项课题:华语城市电影的空间建构研究

项目名称:华语城市电影的空间建构研究

项目负责人:高燕

成果简介:

《论加达默尔对视觉存在论的反思》

视觉中心主义对本质的追求和对主客二分的坚守为西方思想的形而上学传统提供了前提预设和思维指向。柏拉图划分肉体之眼和心灵之眼,最早为形而上学确立视觉中心主义传统,从笛卡尔到胡塞尔的西方哲学在探讨意识时都以视觉中心主义为参照模式和运思方式。海德格尔以清理视觉中心主义为契机,着手消除形而上学传统的危害。通过对存在之“呈现”的论述,海德格尔解构了传统形而上学中的视觉中心主义,建构起存在论层面上的视觉观念。但在德里达看来,海德格尔对传统的否定由于仍然囿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表述方式,因而是不彻底的。

<精神现象学>中的“主体”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人的生存状况自近代社会以来发生深刻危机,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思想根源是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基于此,黑格尔用有机统一的观点作为确立主体思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准则。在其辩证的方法论原则指导下,《精神现象学》中对主体的论述超越了近代哲学单纯强调理性和意识的主体性原则,强调作为主体的人植根于世界之中,通过他人确立自身,是普遍的主体性和特殊的个体性相统一的现实存在,为现代哲学探究人的本质开启了一条新途径。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哈贝马斯、罗蒂等人均将黑格尔的主体思想作为试图超越近代意识哲学困境的有力手段。

《视觉文化与镜像认知》

用镜子隐喻人生状态和自我建构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普遍现象。现时当下性是镜像的时间维度,当前性、面前性是镜像存在的空间维度。当代视觉文化,特别是影视作品惯常采用镜像进行叙事,这与当前全球化时代空间凸显、时间缩减为现实当下的后现代特征相契合。通过比较分析佛教思想中的“空镜”意蕴、拉康基于镜像的自我确认理论和电视剧《空镜子》的叙事隐喻,可以发现作为文化符号的“空镜子”的新含义。 

《作为隐喻的空镜子》

没有哪样日常用品能像镜子一样与人类的自我认知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其意义早已超越物质性的使用功能而更多地具有精神性的认知功能。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镜子因其毕肖原物的镜像特征而早已进入意识和文化领域,成为人类进行自我认知的文化符号。本文分别从论述镜子最为深刻的东方佛教和西方拉康的视角出发,阐释镜子对自我认知的隐喻意义,并分析这一隐喻意义如何通过当代的视觉文化被体现和实现。